舍利子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自下第二明广陈实义分。于中有五。一拂外疑。二显法体。三明所离。四辨所得。五结叹胜能。初段文有四释。一正去小乘疑。二兼释菩萨疑。三便显正义。四就观行释。初中言舍利子者。举疑人也。舍利是鸟名。此翻为鹙鹭鸟。以其人母聪悟迅疾如彼鸟眼。因立其名。是彼之子。连母为号故曰鹙子。是则母因鸟名。子连母号。聪慧第一。标为上首。故对之释疑也。彼疑云。我小乘有余位中见蕴无人。亦云法空与此何别。今释云。汝宗蕴中无人名蕴空。非蕴自空。是则蕴异于空。今明诸蕴自性本空。而不同彼。故云色不异空等。又疑云。我小乘中入无余位身智俱尽。亦空无色等与此何别。释云。汝宗即色非空灭色方空。今则不尔。色即是空非色灭空。故不同彼。以二乘疑不出此二。故就释之。二兼释菩萨疑者。依宝性论云。空乱意菩萨有三种疑。一疑空异色。取色外空。今明色不异空。以断彼疑。二疑空灭色。取断灭空。今明色即是空。非色灭空。以断彼疑。三疑空是物。取空为有。今明空即色。不可以空取空。以断彼疑。三疑既尽。真空自显也。三便显正义者。但色空相望有其三义。一相违义。下文云。空中无色等。以空害色故。准此应云色中无空。以色违空故。若以互存必互亡故。二不相阂义。谓以色是幻色必不阂空。以空是真空必不妨幻色若阂于色即是断空。非真空故。若阂于空即是实色。非幻色故。三明相作义。谓若此幻色举体非空。不成幻色。是故由色即空。方得有色故。大品云。若诸法不空。即无道无果等。中论云。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。故真空亦尔。准上应知。是故真空通有四义。一废己成他义。以空即是色故。即色现空隐也。二泯他显己义。以色是空故。即色尽空显也。三自他俱存义。以隐显无二是真空故。谓色不异空为幻色色存也。空不异色名真空空显也。以互不相碍二俱存也。四自他俱泯义。以举体相即全夺两亡绝二边故。色望于空亦有四义。一显他自尽。二自显隐他。三俱存。四俱泯。并准前思之。是则幻色存亡无阂。真空隐显自在。合为一味圆通无寄。是其法也。四就观行释者有三。一观色即空以成止行。观空即色以成观行。空色无二一念顿现。即止观俱行方为究竟。二见色即空。成大智而不住生死。见空即色。成大悲而不住涅槃。以色空境不二悲智念不殊成。无住处行。三智者大师依璎珞经立一心三观义。一从假入空观。谓即是空故。二从空入假观。谓空即是色故。三空假平等观。谓色空无异故。
舍利子。是诸法空相 第二显法体。于中有二。先总后别。今初也。言是诸法空相者。谓蕴等非一故云诸法。显此空状故云空相。中边论云。无二有此无是二名空相。言无二者无能取所取。有言。有此无者有能取所取。无是二不二名为空相。
不生不灭。不垢不净。不增不减 二别显中有三对六不。然有三释。一就位释。二就法释。三就观行释。初就位释者。一不生不灭。在道前凡位。谓诸凡夫死此生彼。流转长劫。是生灭位。真空离此故云不生不灭也。二不垢不净者。在道中菩萨等位。谓诸菩萨障染未尽净行已修。名垢净位。真空离此故名不垢不净。三不增不减者。在道后佛果位中。生死惑障昔未尽。而今尽是减也。修生万德昔未圜。而今圜是增也。真空离此故云不增不减。又佛性论中。立三种佛性。一道前名自性住佛性。二道中名引出佛性。三道后名至得果佛性。佛性唯一就位分三。今真空无异。亦就位分异。又法界无差别论中。初名染位。次名染净位。后名纯净位。皆同此也。二就法释者。谓此真空虽即色等。然色从缘起。真空不生色。从缘谢。真空不灭。又随流不染。出障非净。又障尽非减。德满不增。此生灭等是有为法相。翻此以显真空之相。故云空相也。三就观行释者。谓于三性立三无性观。一于遍计所执性作无相观。谓彼即空无可生灭。二于依他起性作无生观。谓依他染净从缘无性。三于圜成实性作无性观。谓前二不有而非减。观智照现而不增。又在缠出障性无增减。又妄法无生灭。缘起非染净。真空无增减。以此三无性显彼真空相。
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。无眼耳鼻舌身意。无色声香味触法。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第三明所离。然真空所离历法多门。统略有四。一法相开合门。二缘起逆顺门。三染净因果门。四境智能所门。初是故空中者。是前不生不灭等。真空中故。无色等者。彼真空中无五蕴等法。此就相违门故云无也。理实皆悉不坏色等。以自性空不待坏故。下并准知。此中五蕴。即合色为一开心为四。二无眼等者。空无十二处。十二处即合心为一半。谓意处全及法处一分。开色为十半。谓五根五境为十处。及法处一分。三无眼界等者。空无十八界。十八界中即色心俱开。准上可知释此三科具如对法等论也。
无无明亦无无明尽。乃至无老死。亦无老死尽 二明缘起逆顺门。无无明者。顺观无明流转门。以其性空故云无无明也。亦无无明尽。逆观无明还灭门。以真空故无可尽也。此举初支。中间十支。皆应准此。故云乃至。末后一支。谓老死亦流转还灭皆空也。
无苦集灭道 三染净因果门。苦集是世间因果。谓苦是生死报。先举令生厌。集是彼因。谓是烦恼业。厌苦断集先果后因故也。灭道是出世间因果。灭是涅槃果。先举令欣。道是彼因。谓八正道。修之于后。皆空无有也。
无智亦无得 四境智能所门。非但空中无前诸法。彼知空智亦不可得。故云无智也。即此所知空理亦不可得。故云无得也。问前云空即是色等。明色等不亡。何以此文一切皆无。岂非此空是灭色耶。答前虽不阂存而未尝不尽。今此都亡未尝不立。故大品云。诸法无所有。如是有此无。此就无所有。前据如是有。又前就相作门。此就相害门。一法二义随说无违。
以无所得故 第四明其所得有二。初牒前起后。二正明所得。今初也。言以无所得故者。牒前起后也。以者由也。故者因也。由前无所得为因。令后有所得也。大品云无所得故而得。
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二正明所得有二。先明菩萨得涅槃断果。后明诸佛得菩提智果。前中亦二。先举人依法。后断障得果。今初也。言菩提萨埵者举人也。义如前解。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。明依此法行也。故者起后也。
心无挂阂 二断障得果中有三。初行成。二断障。三得果。今初也。言心无挂阂者行成也。谓惑不阂心故。境不阂智故。
无挂阂故无有恐怖。远离颠倒梦想 二断障也。言无挂阂故牒前起后也。无有恐怖者。外无魔冤之怖。即恶缘息也。远离颠倒梦想者。内无惑障之倒。即恶因尽也。
究竟涅槃 三得果也。涅槃此云圜寂。谓德无不备称圜。障无不尽称寂。简异小乘化城权立。今则一得永常故云究竟。又释智能究竟尽涅槃之际。故云究竟。
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第二得菩提智果。于中有二。初举人依法。二明得果。今初也。谓三世诸佛更无异路。唯此一门。故云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也。
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正明得果也。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也。三藐者此云正也。次三者此云等也。菩提此云觉也。即无上正等觉也。觉有二义。一正觉。即如理智。正观真谛。二等觉。即如量智。遍观俗谛。皆至极无边。故云无上也。上来所得竟。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