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戒律规定,凡年满七岁的儿童或其他年龄的男女,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,受与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。经过一段时间寺院生活的实践,修行者要求副度,征得寺中主要执事僧和住持僧的同意,便可举行剃度仪式。由某执事僧或住持僧作剃度师,剃除须发,著上僧衣,成为未受沙弥十戒的非正规沙弥。按照《剃度沙弥正范》,剃度仪式有导引、启白、请师、开导、请圣、辞谢“四恩”、忏悔、灌顶剃发等程序。作一个““形同沙弥”也是不容易的。
导引 求度者分别拜见知客师和维那师,请他们导引,去见住持,要求剃度。 启白 求度者随诸师见住持,先立门外,由维那师票明住持,代为启白;某某厌俗之心已决,学道之意愈坚,故今恭诣座前,慈允披剃。 请师 住持允诺后,命求度者从右而进,走到住持法座前,合掌、长跪、拈香三瓣,闻碧声顶礼三拜。住持问过“汝有虔诚进道之心否?”“汝可一心修炼道果否?”之后,求度者随维那师念道:“弟子某今请大德为证盟剃发本师。”如此三请三拜。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为证盟剃发本师,即剃度师。 开导 住持为求度者讲开导:“汝今殷勤三请,愿为汝作证盟剃度本师,所有言教,汝当谛听……汝能依教奉行否?”求度者答:“依教奉行。” 请圣 住持起座拈香,以香花奉请诸佛、菩萨及剃度会上寄位诸天、梵释四王、天龙八部、伽蓝主者、土地龙神、护法神王、金刚力士、幽显神祗等,来作剃度的证明人和监坛护卫者。 辞谢“四恩” 求度者先以世俗礼向北四拜,又向南四拜,辞谢天地、君王、父母、师长“四恩”;再以出家礼端身合掌,至诚作观,闻磐声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九拜,顶礼住持三拜,合掌长跪。 忏悔 求度者长跪合掌,念忏悔偶:“……故于今日,生大惭愧,克诚披露,求哀忏悔。唯愿三宝,慈悲摄受,放净光明,照触我身。诸恶消灭,三障溺除,复本心源,究竟清净。” 灌顶剃发 这是剃度仪式中最庄重、最实质性、也是最后的程序。住持手携净瓶离座,走到合掌长跪的求度者面前,先用手指浇净瓶中的甘露水,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,连续三次,使他心地清凉,烦恼不侵。灌顶仪式结束后,一侍者接过住持的净瓶,另一侍者取来座上的戒刀。住持接刀在手;对求度者说:“今以戒刀,断汝之发,令汝尘情水灭,梵行增长。此乃旷劫多生之善因,非今朝偶尔之侥幸。汝当愈加深信,生大欢喜。”说罢举刀剃发,边剃边诵偈: 剃除须发,当愿众生,远离烦恼,究竟寂灭。 当念完偈语,头发刚剩下顶髻部分还没有剃,住持停下戒刀,严肃地对求度者说: 我已为汝削除头发,唯有顶髻。汝当谛审,决定不能忘身进道、忍苦修行者,少发犹存,仍同俗侣。放汝归家,未为晚也。故我今于大众之前问汝,汝今决志出家后,无悔退否? 求度者回答: 决志出家,后无悔退。 如此三问三答后,住持重新举起戒刀,将剩下的顶髻剃去,使得度者“爱缠永绝,福慧日增”。剃毕,得度者抖尽残发,整理衣服,归于本处,长跪合掌,乞求剃度师赐以法名和法号。赐毕,闻磐声,得度者向剃度师至诚顶礼三拜,起立一旁。住持下座礼佛,维那领僧众一起唱《回向偈》: 剃度功德殊胜行,无边胜福皆回向…… 僧人落发,起源于佛陀时代。据《佛传》说,悉达多王子逾城出走以后,便以利剑自剃须发。并发愿说:“今落须发,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。”烦恼习是修持中基本断除烦恼后残留的习气,烦恼障则指扰乱身心、不能专心修道的种种障碍。悉达多的断发言誓,可为后世佛教徒所效法。从形式上讲,这是出家人区别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征;从实质上讲,它体现了出家人断除烦恼的坚定决心。 按佛门规定,剃度招徒是子孙寺庙的事,丛林的住持、班首、执事和普通僧众,都是不得招收徒弟的。明文规定:“住持方丈并法眷入等,不得招徒削发,如违逐出。”“私收徒众,不许共住。”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派系,妨碍僧团的和合。在现代的丛林,上述规定已没有严格执行,有的丛林也在招收徒众,其条件,一般都要求年满十八周岁的未婚青年。除此而外,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:本入申请,家庭同意,身体健康,六根具足,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,对于佛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,并要一名佛教徒作为介绍人。 发愿出家的男女青年,要在寺庙见习一年以上时间,因缘成熟后,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剃度。剃度的仪式也不如过去繁冗。而且,剃除须发是由理发师一次完成。剃度师只是拿起剃刀,一边念剃发法语,一边象征性地剃一下。 子孙寺庙的沙弥、沙弥尼们,到了十八岁受戒的年龄,逢上丛林传戒的机会,剃度师则为弟子准备好受戒用的衣、具、袍和必需的盘川及衣单费,让弟子副丛林受具足戒。这是师徒间共同的一件大事,更是出家人在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