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成道后,在鹿野苑,初转法-轮,为五比丘,说四圣谛法,即苦集灭道。这四个真实之道理,以世间法来说,我们烦恼生起时,一定有它的原因,烦恼是苦,原因是集;要消除烦恼,必须用正确之方法,那么,灭就是灭除,道就是方法。为何放苦谛于最前面呢?经云:「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」。说明一般凡夫,若非受到极度苦楚,经善知识劝导引化,很难醒过来,不会明白苦果的来源。所以对此类众生,佛陀先为他们演说四谛法,说明苦谛之由来,只要他们不再去造业,便不会再受到痛苦煎熬,得到快乐自在的人生。
说到苦字:有三苦、六苦、八苦,乃至无量诸苦,都是针对众生不同之根器,而设立不同的开合,现在要略谈一下八苦中之病苦。
每当人们有病痛时,经常叫天喊娘,凄惨不乐,可说是平常事。作为一个佛弟子,受到佛法的熏陶,自己也有看些佛经,记得一些佛学名词,有时也会劝导他人信佛、学佛,但是病痛来临,无法对治,真是有学而不能用,原因何在?主要是平日没有做好修持功夫;另外于生病时,亦极需善友适当之安慰和开示,可减轻病者精神及肉体上之痛苦,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。
何谓给予病者适当之安慰和开示,举以下一例,有位刚从大陆来港之求法者,生病住院,有甲、乙、丙三人为她开示:
甲云:「你学佛这么多年了,有什么放不下!多念佛号,一心求生西方好了。如果医生说要做手术,就去做吧。假使现在不会死,还有几十年命,生就生,死就死,有什么关系!」
病者听到他这一番话,双目含泪,默默无言。他讲的道理是对的,可是病者对死亡有恐惧,为什么呢?一则、她来港没多久,求法为的是储备将来弘法资粮,现在夙愿未成。二则、念佛生西方,功夫未有,假如这次真的死了,就是空过一生,白白死去,所以这个居士一走,病者就情不自禁,放声大哭。
乙云:「佛经说一切皆空,病是空,痛也空,一切唯心,痛与不痛,是一样的,...。」第二位是从理性方面说法,境界如是高!其实病者当时痛楚极了,她说这些道理,就如耳边风,根本听不进去!
丙云:「放下一切,安心养病,念观世音菩萨,观想观世音菩萨,把你自己也观想成观世音菩萨,把能所打成一片,自然病去灾除。」这样的开示,令病者欢喜接受,心情也舒畅多了,病痛当然亦减轻不少。
有谓:说法要对机,不对机,等于闲言语,尽是反效果。因为生病时与无病痛时,人的思维未必相同。病了往往身不由己,很容易影响思想情绪,产生种种念头,因此对病人开示时,契机是关键也。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