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常识网

居士处世之原则

发布时间:2019-11-14 09:35:45作者:大悲咒常识网

  在家人学佛,要先学做人,为人处世,不免有随缘随俗。然则作为一名正信佛徒,既受三皈五戒,不能没有独立、高尚的人格。不然,表里不一、言行相乖,不能谓之正信。窃以为真、善、美三点,是一名在家弟子处世的首要准则、起码要求。何谓真、善、美?试述如下,并与各位共勉:

\

  真——从面具后面走出来  在人际关系里,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面具:上班时对上司戴一副面具,对下属戴另一副面具;下班时归家后戴一副面具,与朋友相处时又戴另一副面具,打扑克玩麻将时戴的另一副面具。面具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适应和防御措施,也许本身无所谓好坏,但生活中人大抵过分热衷和执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,形成严重的自我异化,人的天性(佛性)和人格面具之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和冲突,最终丧失自我,这样似是而非,似真还假的生活,不能真正认识自我,把握自我。    有些居士在家念佛,到寺院做功课,其心殷殷然!然则一走人世俗,就不自觉地把自己包装、修饰起来,其表俨俨然。但接触实际,则十足世俗,随波逐流,看风使舵,甚至四面讨好,八方玲珑,抛却自家本来面目,不免造成人格分裂。人格既然不成,佛道何成?    走出面具,诚以律己,诚以待人及能做到“真”。所谓诚以律己,即能做到敢于正视自我,承认自我。(心中有鬼,岂敢正视自我?)诚以待人,即能做到对别人少一点防御,多一点接受。倾听自己的真实体验和心声,也倾听别人的真实体验和心声,达到真诚的内心交流。也只有真诚的相处与交流,才能真正把握我心与他心的同一无碍,才能得到自在自由。也就是说,拿出你对待亲人对待朋友的坦诚真挚态度对待一切人。当你能这样做时,你会感到生活是轻松、坦荡、美丽的。  善——把你当作我  所谓把你当作我,就是把我代人他人。常常设身处地,减少人我对立,做到宽容、良善。这可分成两方面讲,从消极面讲,对待别人的弱点,缺点,不是心怀不满,严加呵责,而是意识到自己也常常犯过;别人的缺点、错误,也正是自己常有的缺点、错误,既然如此,我何以有理由指责别人?如此想时,理应反省忏悔自己类似错误,引以为戒,发心决不再犯。而对别人,则多一点理解,多一点宽容。从积极面讲,对待别人的优点、成绩,不应心怀妒忌,极力抹煞。而应把别人的优点、成绩当作自己的优点、成绩,为之欢喜、赞叹。如此想时,见贤思齐,自己多作努力。    善者,爱也。那是关心他人,认识他人,理解他人,为他着想,为他感到高兴。这爱不是私爱,小爱,而是博爱、大爱。落实到人际关系上,即是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,助人为乐,与人为善。    恨人即是恨己,爱人即是爱己。譬如登高呐喊“我恨你——”回音也是“我恨你”;反之,“我爱你——”回音亦然。所以,付出良善,最终受用还归自己。  美——把我当作他  把我当作他人,意在破除我执,达到“无我”的精神境界。做到这一点,这种心灵是愉悦的,安祥的,美好的。它的中心做法是同一切功利、是非保持距离,不执一切,欣赏一切。在逆境中不失意,不忿忿不平,不愤世妒俗。在顺境中不得意,不欢喜,不为别人称赞、颂扬所动,终日行云流水,任运腾腾,时时保持生命的安祥原态。    把自己当作他人看待,才能正确看待他人,良好地同他人相处,得到美的感受。正确看待他人,就正如欣赏落日的景色一样。我们能够欣赏落日,就在于我们不控制它,不强求它。观赏时我们不会说:”左边角上的橙色该淡些,右边角上的红色可浓些,底下的云彩可惜太黑了!”    我们都会任它所具有的形态去接受它,欣赏它。看待他人亦然。对自己,这样的体验有利身心安祥,对别人,则会令人感到舒适愉悦,美自在其中矣。    其实,真善美三方面,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。只有做到真诚,才能做到良善和心灵美好;只有做到良善,才能使真诚和心灵美好得到具体落实;只有得到美好的心态,才有自己真诚的受用,故而三者缺一不可。

\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悲咒全文

  • 大悲咒注音

  • 大悲咒讲解
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