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严法师:快乐不需向外寻求
快乐有很多层次,而一般人所追求的「欲乐」,是一种刺激、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。例如,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、听音乐以满足耳朵的享受,或是大吃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等,都是透过身...
圣严法师:不以自我为中心
《心经》中所说的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是化解、对治「五蕴炽盛」苦最好的方法。可是有人却认为,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、悲欢离合,才能呈现人间生机盎然的一面,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...
圣严法师《禅--人类意识》
一、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佛教把意识分为‘心’、‘意’、‘识’,三个彼此相关的名词。‘心’,有真、妄。妄心是指烦恼,真心是讲的智慧。所谓妄心,即是人...
圣严法师《省思自我,消融自我
首先,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。如果我们能经常自我反省,就会逐渐发现及认清自私的我。而在自我省思的方法上,我们可以念佛、禅坐及修定,使我们的心理越来越平衡,越来...
圣严法师《解铃系铃》
问: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:‘虎头金铃,是谁解得?’大家都答不出来。泰钦禅师正好路过,答了一句:‘系者解得。’这个公案不见得大家都听过,但是‘解铃还需系...
圣严法师:尊重同事如同菩萨
同事之间要彼此相互尊重,常常心怀谅解,上级对下属也要心存尊重,而不是同情。这可分为两个重点:一是尊重对方的想法、意见、人格。如果在工作上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意见、想法,会...
圣严法师《建设人间净土》
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,需要靠大家的努力。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,最重要的是先从个人做起。首先自己不做有损他人的事,才有希望人人都不会做自损损人的事;一个人影响十个人,...
圣传禅师肉身舍利
圣传禅师肉身舍利圣传禅师(1828-1889)俗姓王,字玉忠。安徽桐城人。儿时喜效法僧侣作佛事,六岁依大通镇普济寺性源老和尚出家,十九岁得具足戒。少时聪慧明达,熟读大乘经典,精勤修...
圣严法师:不要让「重话」变成
「恶口」是用恶劣的、恶毒的、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、伤害人,这种话最好不要说,因为说出来一定会伤人。一般说来,当父母、老师在管教孩子时,适时说一些重话,的确能对孩子有所助...
圣典篇 大念处经
圣典篇 大念处经 圣典篇 大念处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. 礼敬彼世尊、阿拉汉、全自觉者! 如是我闻:一时,世尊住在古卢国名为甘马萨昙马的古卢市镇。...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