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常识网

善忘,是人生的一种佳境

冷冷的晚风,轻轻地吹着,吹乱了满怀的思绪。辗转的流年,悄悄从指缝中溜走,不留痕迹,无情的岁月,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。蓦然回首,青春已逝。脆弱的心,在红尘中落寞成一季风花雪...
善忘,是人生的一种佳境

善导大师念佛三不问

善导大师有三不问。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样、那样的事情,善导大师讲:“不问时节久近,不问罪福多少,不问时处诸缘,这叫三不问。”一、不问时节久近不问时节久...
善导大师念佛三不问

噶玛仁波切:每个人的灵魂深处

噶玛仁波切:每个人的灵魂深处,都有一朵可以盛开的花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管好自己。  佛教徒是内教徒,这个“内”,就是让我们向内看自己,多反省与检讨自己,不要总是想...
噶玛仁波切:每个人的灵魂深处

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

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 常行于慈心,去除怨恨想;大悲感众生,悲惜化泪雨。 佛家以慈悲为本,所谓“慈”即爱护众生,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;而怜悯众生,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,...
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

四分律是声闻戒 八大宗里有小

四分律是声闻戒 八大宗里有小乘宗 四分律虽属小乘戒,但其文义通于大乘,自古就有‘分通大乘’的说法。中国盛行大乘,以大乘教义解释律藏,摄小入大,就是大乘戒的组成部分,...
四分律是声闻戒 八大宗里有小

四大菩萨

四大菩萨 在佛教众多菩萨当中,名声最大的有四位:观世音、文殊、普贤、地藏王。  ...
四大菩萨

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

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,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?佛说,善知识有二种:一是善知识,二是大善知识。八能大机大用、大愿大力。即与众生有大因缘,与佛法能堪任大用;有大愿承载佛...
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

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(图文)

富贵的人,要有富贵的心,就有富贵的嘴。人造嘴业最为快,逞一时之快,但后患无穷。但嘴巴很富贵者,往往子孙发达,门庭昌盛。我老家有个老人,嘴巴很有口德,三个孙子都生了儿子。...
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(图文)

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

嗔有发怒、生气之意,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、不如己意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论说:;云何为嗔?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。《成唯识论》中则说:;嗔者,于苦、苦...
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

商人、学者和农民

商人、学者和农民 神仙来到人间想要度一个凡人成仙,他变成叫花子四处要饭,受尽了人间白眼,就在他想放弃的时候,有三个人给了他饭吃。这三个人,一个是商人,另一个是学者、还有...
商人、学者和农民
  • 首页
  • 687
  • 688
  • 689
  • 690
  • 691
  • 692
  • 693
  • 尾页
  • 共 1000 页
  • 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