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常识网

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
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05:28:28作者:大悲咒常识网

 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

  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

  应知有一种缘起法。如说云何缘起法。谓一切有为法。复有二种缘起法。所谓因果。复有三种缘起法。所谓业烦恼体。行有是业。无明爱取是烦恼。余支是体。复有四种缘起法。所谓无明行生老死。现在八支。应摄在过去未来四支中。现在爱取摄在过去无明中。现在有摄在过去行中。现在识摄在未来生中。现在名色六入触受摄在未来老死中。复有五种缘起法。所谓爱取有生老死。过去现在七支。应摄在现在未来五支中。过去无明是现在爱取。过去行是现在有。现在识是未来生。现在名色六入触受是未来老死。复有六种缘起法。过去因果。现在因果。未来因果。复有七种缘起法。所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。诸未来现在五支。应摄在过去现在七支中。现在爱取是过去无明。现在有是过去行。未来生是现在识。未来老死是现在名色六入触受。复有八种缘起法。所谓识乃至有。过去未来四支。应摄在现在八支中。过去无明是现在爱取。过去行是现在有。未来生是现在识。未来老死是现在名色六入触受。复有九种缘起法。如摩诃尼陀那经所说。复有十种缘起法。如城喻经所说。复有十一种缘起法。如智种中说。复有十二种缘起法。如余经处处中说十二有支。

  此十二支缘。烦恼为业作缘。业为苦作缘。苦为苦作缘。苦为烦恼作缘。烦恼为烦恼作缘。烦恼为业作缘。业为苦作缘。苦为苦作缘。如说无明缘行。是名烦恼为业作缘。行缘识是名业为苦作缘。识缘名色乃至触缘受。是名苦为苦作缘。受缘爱是名苦与烦恼作缘。爱缘取是名烦恼与烦恼作缘。取缘有是名烦恼与业作缘。有缘生是名业与苦作缘。生缘老死是名苦与苦作缘。

  此十二支缘。二是相续余是三分。二是相续者识与生。三分者业烦恼体。业者行与有。烦恼者无明爱取。体者谓余支。如业烦恼体。当知三集三道亦如是。

  此十二支缘。如树有根有体有花有果。无明行是其根。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其体。爱取有是其花。生老死是其果。此十二支缘。或有花有果或无花无果。有花有果者。谓凡夫人学人。无花无果者。谓阿罗汉。

  问曰此十二支缘。几是刹那几是相续。答曰二是刹那。谓识与生。余是相续。问曰十二支。几是染污几是不染污。答曰。五是染污。谓无明识爱取生。余是染污不染污。评曰此中说时缘起法。应说是染污不染污。如前所说五时。若是心心数法是染污。余染污不染污。

  此十二支缘。几在欲界几在色无色界。答曰或有说者。此中唯说欲界网生众生。复有说者。欲界有十二支。色界有十一支除名色时。无色界有十支除名色六入时。色界应作是说识缘六入。无色界应作是说识缘触。评曰应作是说。欲界有十二支。色无色界亦有十二支。问曰如色界无名色。无色界无名色六入。云何俱有十二支耶。答曰如初生色界众生。诸根未猛利。名名色时。无色界虽无色有名。虽无色根。而有意根。彼应作是说。识缘名。名缘意入。意入缘触以是义故一切处悉有十二支缘。

  相似有支。还令相似有支相续。欲界有支还令欲界有支相续。色无色界亦如是。唯除受时。能令不相似支相续。其事云何。如生欲界中未离欲。起欲界爱取有现在前。造未来生老死。彼现在有一爱一取一有。未来有一生一老死。离欲界欲。未离初禅欲。起初禅爱取有现在前。造未来生老死。彼现在有二爱二取二有。未来有二生二老死。如是乃至离无所有处欲。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。起非想非非想处爱取有现在前。造未来生老死。彼现在有九爱九取九有。未来有九生九老死。彼人从欲界命终。生非想非非想处。彼本曾起非想非非想地。现在爱取是过去无明有是行。未来生是现在识。未来老死。是现在名意触受。诸余地若现在。若未来诸支。彼亦不过去。亦不现在。亦不未来。所以者何。若成就因果则有过去未来现在。以不成就因果故。则无过去未来现在。彼复从非想非非想处命终。生无所有处。本曾起无所有处。现在爱取有。爱取是过去无明。有是过去行。未来生是现在识。未来老死是现在名意触受。诸余地若现在未来诸支。亦不过去未来现在。所以者何。以成就因果故。则有过去未来现在。以不成就因果故。则无过去未来现在。从无所有处命终。乃至生欲界中。本曾起欲界爱取有现在前。爱取是过去无明。有是过去行。未来生是现在识。未来老死是现在名色六入触受。诸余地支若现在未来。非过去未来现在。所以者何。若成就因果。则有过去未来现在。若不成就因果。则无过去未来现在。生欲界中。能造业增长。诸有无明现在时。现在有一支即无明也。余支在未来。无明时造诸行。现在有二支谓无明行。十在未来。从行时至识时。一在现在谓识也。二在过去谓无明行。余支在未来。乃至从取时至有时。二支在过去谓无明行。二支在未来谓生老死。八在现在识乃至有。尊者富那奢重明此义。若无明行在现在。当知十支在未来。八在次生中。谓识乃至有。二在第三生谓生老死。若生老死现在前。十支在过去。八支在次前生中谓识乃至有。二在前第三生谓无明行。若八现在前。二在过去谓无明行。二在未来谓生老死。佛经中处处说因缘法。或时说因。或时说果。或时说因果。为谁说因。为谁说果为谁俱说。答曰受化众生凡有三种。有上中下根。为上根者说因。为中根者说因果。为下根者说果。复有众生。初学已学久学应随为说。或有众生。于因中果中因果中愚。若于因中愚者为说因。果中愚者为说果。因果中愚者为说因果。问曰若为下根众生说缘起果。菩萨于一切众生中其根最胜。以何等故观缘起果。答曰或有说者。彼随顺观法故。所以者何。菩萨见老病死作是思惟。此老病死何缘而有皆由有生。乃至广说。复有说者。菩萨见老病死厌世出家。既出家已随其本心观生老死。复有说者。随顺得正决定故菩萨得正决定时先观于果。何况未得正决定不先观也。复有说者。如先所说。为初学者说果。菩萨于最后生名为初学。虽曾无数劫观因缘法。后若观时还从本始。如人先虽数数上树。后若上时还从根上。彼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欲烧增长有树使无余故。如人以火先烧树端至根乃止。彼亦如是。尊者波奢说曰。不以菩萨观因缘果故名为下根。然有二种人。有随见行有随爱行。若随见行者。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观缘起因。随爱行者。依无愿三昧得正决定观缘起果。菩萨虽随爱行。能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观缘起果。菩萨厌老病死苦。于诸生死不生欲乐。问曰何故菩萨不观无明行耶。答曰或有说者。先已广略观故。观爱取时即是观无明。观有时即是观行。以是事故名先已观。乃至广说。问曰若然者。观老死时即是观名色六入触受。观生时即是观识。何以复更观耶。答曰先是略观后是广观。先不分别后是分别。问曰若然者。识无广略何以重观耶。答曰虽无广略。菩萨畏于生故是以重观。所以者何菩萨厌老病死。推求其本。此老病死由何而有。知从相续识生。谁造相续识知从业而得。业从谁起知从烦恼起。烦恼为何所依知依于体。彼复更思惟。谁造此体知从相续识生。菩萨于是念。从相续识造一切过患。以是事故重观于识不观于行。以行无广略义故齐识而止。问曰若然者。无明有广略义。何以不观耶。答曰以行无广略义故是以不观。不可舍行复观无明。何以故。观缘起法应从次第。不应越次。复有说者。菩萨观有缘生时。即是观业名色。若观行缘识亦是观业名色。如此则是无差别观。复非是观报名色。若观名色缘识。则是观报名色。复有说者。若观有缘生时。是名观远缘法。若观行缘识。亦是观远缘法。如此则是无差别观。复非是观近缘法。若观名色缘识则是观近缘法。如近远。此身他身当知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若观有缘生则是观前生缘法。若观行缘识亦是观前生缘法。复非是观共生缘法。若观名色缘识则观共生缘法。复有说者。识从二缘生谓远缘生伴侣生。若观有缘生是则观远缘。若观行缘识亦是观远缘。如此则是无差别观。复非是观伴缘法。若观名色缘识是则观伴缘法。复有说者。欲离无穷过故。菩萨观老死时。即观此身名色六入触受。观生时即观此身相续识。若观名色六入触受。即观第二生中老死。若观识时即观第二身生。若观无明行即是观第三世。亦可观第四世。如是转转便为无穷。欲离如是过故不观无明行。问曰以何等故。菩萨于起作分中观十支。寂灭分中观十二支耶。答曰菩萨憎恶起作爱乐寂灭。是故于起作分中观十。寂灭分中观于十二。如说比丘我于是识心便转还。问曰以何等故。菩萨于识心中便转还耶。尊者波奢说曰。识住所依。何等是识所依所谓名色。以名色未断故齐识而还。复有说者。以缘还故名为转还。如说识缘名色。亦说名色缘识。以识是名色缘故。说于缘转还。复有说者。以此二法展转相缘故。名于缘转还。复有说者。如步屈虫乘草而行。先安前足得移后足。若至草端无安足处而便转还。彼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菩萨厌老病死。求其原本何由而有。知从相续识生。乃至知烦恼依体推体。复依何而有知从相续识生。作是思惟一切众患皆从此生。若观识缘名色。即观此身相续识。若观名色缘识。即观过去身相续识。以是事故尊者富那奢所说。义便为明了。若生老死二支现在时。十支在过去。八支在次前生中。二支在前第三生中。若观此生过去相续识过患。未来相续识亦如是。故于识心便转还。佛经处处说缘起法。喻如灯如火聚如城。问曰以何等故佛经说缘起法。如灯乃至如城。答曰有人以灯喻缘起法而得明了者。佛说如灯。若以火聚城喻得分明者。佛说如火聚如城。复有说者。或有众生于爱取中。有少分在者。有中分在者。有上分在者。若少分在者说犹如灯。中分在者说犹如火聚。上分在者说犹如城。

  如佛经说无明缘行。乃至广说。问曰何故作此论。答曰。欲令疑者得决定故。所以者何。行与有体俱是业。人谓是一。今欲说其所以及差别相故作此论。

  云何无明缘行。答曰为显示分明施设解说诸业相故。若于余生中作业。亦令增长彼业报。今得此身。彼业此生中俱受报。是名无明缘行。问曰作与增长有何差别。答曰或有说者。无有差别。所以者何。作即增长增长即作故。复有说者。应有差别。所以者何。或有以一恶行故堕于恶道。或有以三恶行故堕于恶道。若作一恶行应堕地狱。方便时止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此行成满。亦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以三恶行应堕地狱。若作一行二行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作三行满足。亦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善行生人天当知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若作一无间业应堕地狱。若方便时止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此业成满。亦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作五无间业应堕地狱。若作一二三四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具作五无间业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十恶堕恶道十善生人天说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或以一善业得生人中。或以多善业得生人中。如菩萨以三十二百福故得最后边身。若作三十一百福时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具三十二百福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业有二种。有决定有不决定。若作不决定业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作决定业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如是必生报。必不生报。现报生报后报不定报。当知亦如是。复有说者业有二种。有方便业。无方便业。有方便业有作有增长。无方便业有作无增长。如是故作不故作。有先思而作。有不思而作。当知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业或有是造非满。或是满非造。或是造是满。若是造是满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余者名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业不善得恶道果。若业不善得人天果。不善得恶道果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不善得人天果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不善业。或有心坏方便不坏。有方便坏心不坏。有心坏方便坏。若心坏方便坏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余者名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有善心具足方便不具足有方便具足善心不具足。有善心具足方便具足。善心具足方便具足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余者名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不善业有坏戒不坏见。有坏见不坏戒。有坏戒坏见。坏戒坏见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余者名作不名增长。如是善业使戒具足见具足说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有善业以善业为眷属。有善业以不善业为眷属。善业以善业为眷属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善业以不善业为眷属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说不善。与上相违。复有说者。作不善业。不舍不咄。不诃责。不依对治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作不善业。舍咄诃责依对治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有作善业常生忆念。有作善业不生忆念。常生忆念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不生忆念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作不善业不悔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作不善业悔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如是见过不见过。犯恶向他说罪还如法行。犯恶不向他说罪不如法行。说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若作恶知有报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作恶不知有报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数数作业不随喜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若数数作业随喜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作善行于此身中。数生善心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作善行。不数生善心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作不善行。说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若作业都竟。如作房舍一切都竟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作业不竟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作业为同行人所称誉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不者名作不名增长。复有说者。若作和合行得和合果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作和合行不得和合果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和合如作。十善行具足。得人天果。复有说者。若善业决定回向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若善业不决定回向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不善业决定回向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善业为烦恼所覆者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不为烦恼所覆者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不善业不为善业所覆。是名为作亦名增长。为善业所覆。是名为作不名增长。作与增长。是名差别。若业报今得此有。是名无明缘行。诸过去如是等业。当知尽摄在行分中。云何取缘有。若于此作业。亦令增长。彼业报使。未来有相续。诸未来如是等业。当知尽摄在有分中。问曰以何等故。过去业说名为行。现在业说名为有耶。答曰以过去业已消已用已作已与果无势力报已熟。犹如粪扫弃于空地。更不能生报果。以是事故说名为行。与上相违说名为有。问曰无明缘行。取缘有。有何差别。答曰已说差别。此是过去。此是现在。此是已与果。此是未与果。此是故业。此是新业。问曰如汝所说可尔。应当说缘差别相。答曰无明缘行。为显示业。广说如上。彼业缘世尊说是一结。谓无明结也。取缘有者。若于此作业。乃至广说。彼业缘世尊说。是一切结。所谓诸取。问曰何故过去业缘说是无明。现在业缘说是一切结。答曰诸过去世不现见故。云何为诸趣。答曰所谓趣生方时所为方便起处身缘起者。不知本在何趣造。今有业生者。不知于何生造。今有业方者。不知在何方造。今有业时者。不知于何时造。今有业所为者。不知为是杀生为是打缚乃至为是无义言造。今有业方便者。不知为于众生数为于非众生数作方便造。今有业起处者。为是贪欲嗔恚愚痴处造。今有业身者。不知为是男女身造。今有业缘者。不知为缘过去未来现在为缘色声香味触造。今有业如是。过去世不现见故。说行缘是无明现在世。如上所说趣。乃至缘尽是现见。是故彼业说缘是一切结。复有说者。过去无明缘行。是已作方便。是已与果不猛利。不猛利故说是无明。取缘有。是现在业。不已作方便。未与果性是猛利。以猛利故说是取。复有说者过去业。不知为从贪生为从嗔生为从痴生。自身他身无现见者。然烦恼相应共有法中。尽有无明。是故说是无明。现在业自身他身。俱可现见。亦可知从贪恚痴及余烦恼生。是故说一切结。问曰诸阿罗汉所有业。为是无明缘行。为是取缘有耶。答曰非是无明缘行。亦非取缘有。所以者何。以不从无明生亦不从取生。虽然已与果报已熟。当知尽摄在行分中。若未与果报未熟。当知此业摄在有分中。已离有支不在有支中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悲咒全文

  • 大悲咒注音

  • 大悲咒讲解
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