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常识网

第三十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
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06:45:41作者:大悲咒常识网

第三十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

杂揵度思品第八之三

云何凡夫性。乃至广说。问曰。何故作此论。答曰。为止异义者意故。如犊子部说。欲界见苦所断十种烦恼。是凡夫性。彼说凡夫性。定是欲界系是染污。是见道断。是相应。为止如是说者意明凡夫性是三界系是不染污。是修道所断是不相应法故而作此论。云何凡夫性。答曰。若不得圣法。乃至广说。问曰。为不得一切圣法是凡夫性。为不得苦法忍是凡夫性耶。若不得一切圣法。是凡夫性者。无有圣人得一切圣法者。则无非凡夫性人。佛世尊则非成就一切无漏法。谓声闻辟支佛无漏法。及自身学法。若不得苦法忍。是凡夫性者。道比智已生。舍苦法忍。应是凡夫性。答曰。或有说者。应作是说。不得苦法忍。是凡夫性。问曰。若然者。道比智生舍苦法忍。是凡夫性耶。答曰。苦法忍生时。破凡夫性。永更不生。苦法忍。不得言得。不得言不得。如不得未来眼根。得现在者。以得现在眼根故。破未来眼根。不得未来眼根。不名得。不名不得。彼亦如是。复有说者。道比智生舍苦法忍。体性是不得。如不得未来眼根。得现在眼根。而不得过去眼根。如是得道比智。不得苦法忍。问曰。若然者云何非凡夫性耶。答曰。成就依果故。圣人身中。无有不成就苦法忍。依果时虽不成就苦法忍。而非凡夫。常是圣人。问曰。若不得圣法。是凡夫性者。如说云何凡夫性。三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。其义云何。答曰。若说不得圣法是凡夫性者。即明三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义。所以者何。不得圣法性。即是三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。复有说者。先说是对治。后说是体性。复有说者。凡夫性体是一法。犹如命根。非不得性是不染污心不相应行修道所断。评曰。不应作是说。体性是不得圣法。如是说者好。复有说者。不得一切无漏法。是凡夫性。问曰。若然者。无有圣人尽成就一切无漏法者。则无非凡夫性。答曰。虽无圣人尽成就一切无漏法者。然非凡夫。所以者何。亦有不得圣道。亦有得圣道故。复有说者。若不得是不共。是凡夫性。若不得是共。非凡夫性。复有说者。若不得不破。是凡夫性。若不得破。是非凡夫性。复次亦不得圣暖圣忍圣见圣欲圣慧。乃至广说。问曰。此复显现何义耶。答曰。先是略说。今是广说。先不分别。今则分别。复有说者。此说极下凡夫。不得达分善根者。圣暖者是暖法。圣见者是顶法。圣忍者是下中忍。圣欲者是上忍。圣慧者是世第一法。是故此中说极下凡夫。复有说者。此中唯分别苦法忍。所以者何。苦法忍。亦名暖见忍欲慧。令有种子热故名暖。转行故名见。堪忍故名忍。可谛故名欲。分别故名慧。复有说者。令有种子热故名暖。转行故名见。行忍故名忍。欲解脱故名欲。觉知故名慧。是故此中唯分别苦法忍。

凡夫性。当言善耶。乃至广说。答曰。凡夫性。当言无记。所以者何。善法由善方便得。亦由余善法得。由方便者。是方便善根。由此善根。亦令余善未来世修。如见道边等智尽智边所得三界善根。问曰。此中何故不说生得善耶。答曰。应说而不说者。当知此说有余。乃至广说。复有说者。若胜好善。此中则说。彼是下劣。是故不说。复有说者。方便得善说。方便善根。由他得善。说离欲得善。复有说者。方便生善。说达分胜进分善根。由他得善。说住分退分善根。复有说者。此文应如是说。善法若方便得。若得方便者。是方便得。得者是生得。复有说者。得善法若方便。若离欲若得若退。复有说者。方便得者。是方便生。若得者善根断还生时得善根是也。无有作方便求为凡夫。所以者何。无有本非凡夫者。此是下贱法故。无有求者。若凡夫性是善则有大过。断善根时。永灭善法。不成就得。是时应非凡夫。若极恶下贱。非凡夫者。是事不然。欲令无如是过故。凡夫性不当言善。何故非不善耶。答曰。凡夫离欲界欲。不成就不善法。离欲界则非凡夫。以如是说。则止凡夫性。是不善者意。若凡夫性。是不善者。凡夫人离欲界欲者。则不应还生欲界。然还生欲界。是故凡夫性不得言不善。

凡夫性当言欲界系耶。乃至广说。答曰。凡夫性。或欲界系。或色无色界系。问曰。凡夫性何故不当言定欲界系耶。答曰。欲界没生无色界。乃至广说。问曰。何故不说欲界没生色界中耶。答曰。欲界没生色界中。虽舍欲界法而不悉舍。生无色界悉舍。所以者何。生色界中犹成就欲界法。谓欲界变化心。生无色界。不成就欲界法。以是事故。不当言定欲界系。何故不当言定色界系。答曰。色界没生无色界中。悉不成就色界系法。问曰。色界没生欲界中。亦舍色界法。此中何以不说耶。答曰。虽舍色界法而不悉舍。生无色界悉舍。是故说色界没生无色界。乃至广说。若当定是色界系者。阿私陀阿罗荼郁陀迦等。则不应还生。复次所以不说色界没生欲界者。色界没生欲界中。成就色界法。生无色界。悉不成就色界法。是以不说。何故凡夫性。不当言定无色界系。答曰。得正决定时。乃至广说。法应如是。若成就彼地凡夫性。先见彼地苦。然圣道生为凡夫性。作对治故。若圣道生。先见无色界凡夫苦者。凡夫性当言定无色界系。但不尔。问曰。若以圣道初生者。凡夫性当言定欲界系。答曰。不应以此设难。彼说不当言定欲界系者。先已说故。

凡夫性当言见道断耶。乃至广说。答曰。凡夫性当言修道断。不当言见道断。所以者何。见道所断法悉染污。凡夫性非染污。若是见道断者则是染污。然凡夫性非染污。其事云何。若是见道。如世第一法灭。乃至广说。染污法要断得不成就。随断几种染污法。得不成就彼种。乃至广说。是时未断一种染污法。而不成就凡夫性。若凡夫性是染污法者。行者亦是凡夫。亦是圣人。所以者何。住苦法忍时。成就五种染污法。是时亦是具缚。亦是圣人。问曰无有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者。何以言是时三界凡夫得不成就耶。答曰。或有说者。此文应如是说。三界中凡夫。得不成就。而不说者有何意耶。答曰。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。成就欲界凡夫性。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。若不成就欲界凡夫性。是人不名成就三界凡夫性。是故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。复有说者。断其可生处故作如是说。彼有更生之处。令悉断之。令彼法不复得生。复有说者。欲令不成就法复不成就故。云何不成就法复不成就耶。答曰。欲令极远故。复有说者。三界凡夫性。得非数灭故说三界。

凡夫性是何等法耶。答曰。三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。问曰。何故复作此论。答曰。为止说凡夫性定欲界系是染污是见道断是相应法者意故。而作此论。说三界则止定在欲界。不染污则止染污。修道断则止见道断。不相应则止是相应法者意。问曰。凡夫性体性是何。答曰。如此经说。不得圣道。乃至广说。此中说凡夫性是不成就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。问曰。凡夫性。非行阴所摄。所以者何。心不相应行法中。不说此法故。答曰。亦说在如是等诸法名心不相应行中。此是凡夫性体性。乃至广说。

已说体性。所以今当说。凡夫性是何义。阿毗昙人说曰。凡夫分凡夫性。凡夫身凡夫体。是凡夫性义。尊者瞿沙说曰。与凡夫相似义是凡夫性义。如牛似牛故名牛性。余禽兽等亦如是。尊者和须蜜说曰。多处受身义是凡夫性义。异界生义是凡夫性义。趣异趣义是凡夫性义。更诸生义是凡夫性义。受诸生义是凡夫性义。信异师义是凡夫性义。行异类义是凡夫性义。造异业义是凡夫性义。尊者佛陀提婆说曰。受异界异趣异生增长生死义是凡夫性义。行异类义是凡夫性义。

问曰。何故名凡夫耶。尊者和须蜜说曰。受异生异界异生处造异业行异烦恼信异师行异类等诸法故名凡夫。尊者佛陀提婆说曰。异于圣法故名凡夫。问曰。何故说凡夫法耶。答曰。此法是凡夫所有故名凡夫法。犹如圣人所有法名圣法。复次凡夫等得此法。成就在身中。是故名凡夫法。复次凡夫为此法所覆所蔽所缠故。名凡夫法。复有说者。凡夫人。作此法。行此法。随逐此法。故名凡夫。尊者佛陀提婆说曰。此法是凡夫人法。生增长凡夫性故。名凡夫法。问曰。凡夫法。凡夫性。有何差别。答曰。因是凡夫性。果是凡夫法。如因果作已作。广说亦如是。复次无记是凡夫性。善不善无记是凡夫法。无报是凡夫性。有报无报。是凡夫法。如有报无报生一果二果。无惭无愧相应。无惭无愧不相应。说亦如是。复次凡夫性摄一阴少分。凡夫法摄五阴。复次凡夫性是不相应。凡夫法是相应不相应。如相应不相应。有依无依等。说亦如是。复次凡夫性是不染污。凡夫法是染污不染污。尊者佛陀提婆说曰。异趣所行。是凡夫性。异趣所得阴界入法。是凡夫法。如牛羊禽兽所行是牛羊禽兽性牛羊禽兽所得法是牛羊禽兽法。如是等相。是名差别。

若凡夫性不断。亦成就凡夫性耶。若成就凡夫性。彼凡夫性不断耶。乃至广作四句。凡夫性不断不成就凡夫性者。生欲界凡夫人。未离初禅欲。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离初禅欲未离第二禅欲。从第二禅。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乃至离无所有处欲。非想非非思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生初禅凡夫人未离第二禅欲。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离第二禅欲未离第三禅欲。从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乃至离无所有处欲。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如凡夫人生初禅。乃至生识处。说亦如是。凡夫人生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凡夫人则尔。圣人云何。圣人未离欲界欲。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。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乃至离无所有处欲。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。非想非非想处。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。是名不断亦不成就。成就非不断者。凡夫人生欲界。离欲界欲。成就欲界凡夫性非不断。生初禅离初禅欲。乃至广说。无所有处。离无所有处欲。成就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。是名成就非不断。不断非不成就者。凡夫人生欲界中。未离欲界欲。欲界凡夫性不断非不成就。生初禅未离初禅欲。乃至生无所有处。未离无所有处欲。说亦如是。生非想非非想处。彼凡夫性不断非不成就。是名不断非不成就。非不断不成就者。凡夫人生欲界中。乃至离无所有处欲。从初禅地。乃至无所有处。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生初禅中离无所有处欲。从第二禅。乃至无所有处。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乃至生识处。离无所有处欲。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空处乃至欲界。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凡夫人生无所有处识处。乃至欲界。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。乃至欲界。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。一切阿罗汉。三界凡夫性。非不断不成就。阿那含离无所有处欲。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。非不断不成就。乃至圣人离欲界欲。未离初禅欲。欲界凡夫性。非不断不成就。是名非不断不成就。若凡夫性已断亦不成就耶。若不成就凡夫性已断耶。乃至广作四句。彼初句作此第二句彼第二句作此初句彼第四句作此第三句。彼第三句作此第四句。凡夫性若是数灭。复是非数灭耶。若是非数灭。复是数灭耶。乃至广作四句。是数灭非非数灭者。凡夫人离欲界欲。乃至离无所有处欲是也。是非数灭非是数灭者。圣人未离欲界欲是也。是数灭亦非数灭者。圣人离欲界欲。诸地说亦如是。乃至阿罗汉。三界凡夫性。得数灭亦得非数灭。非数灭非非数灭者。未离欲凡夫人是也。问曰。颇有法一种时舍九种时断耶。答曰有。谓凡夫性是也。一种时舍者。谓苦法忍是也。九种时断者。谓离欲界欲时。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是也。诸法与邪见相应。复与邪觉邪。乃至广说。问曰。何以说凡夫性。次说八邪枝耶。答曰。以此二法展转相扶持故。凡夫性扶持八邪枝。八邪枝扶持凡夫性。复次行者憎恶此八邪法。而修道故。诸法与邪见相应。复与邪觉邪。乃至广作四句。邪见一切地中可得。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。邪觉一切染污心中可得。非一切地中可得。此中说谤因果邪见。不尽说五邪见。是以作大四句。与邪见相应非邪觉者。邪觉相应邪见。欲界未至禅地禅地邪见相应聚中邪觉体。与邪见相应非邪觉。所以者何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一者一刹那中无二邪觉。二者前后刹那不俱。三者除其自体。与他一切法作缘。余邪觉不相应邪见相应法。彼是何耶。谓禅中间。乃至无色界。九大地法。九烦恼大地睡心观。如是等法。与邪见相应非邪觉。所以者何。彼地无邪觉故。邪觉相应非邪见者。邪见相应邪觉。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体。应于邪觉。所以者何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如前说。余邪见不相应邪觉相应法。彼是何耶。除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相应法。诸余染污聚邪觉相应法。谓身见边见戒取见取疑爱恚慢不共无明相应聚。如是等法。与邪觉相应非邪见。所以者何。彼聚中无邪见故。邪见相应亦邪觉者。除邪觉应邪见。除邪见应邪觉。余邪见邪觉相应法。彼是何耶。谓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邪觉相应聚。除其自体。除慧余有九大地。余恶慧。余九烦恼大地。心观睡时眠时。如是等法。与邪见相应。亦应邪觉。不与邪见邪觉相应者。邪觉不应邪见。彼是何耶。谓除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相应聚邪觉。诸余染污聚邪觉体。不应邪见。所以者何。聚各异故。亦不应邪觉。所以者何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以三事故。亦如上说。邪见不应邪觉。彼是何耶。谓禅中间。乃至无色界邪见。不应邪觉不应邪见。所以者何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亦如上说。亦不与邪觉相应。彼地无觉故。诸余心心数法。谓除中间禅乃至无色界邪见相应法。诸余染污聚。不与邪见相应。彼聚中无邪见故。不与邪觉相应。彼地中无邪觉故。善心不隐没无记心。色无为心不相应行。善心无记心不应者。非染污故。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不应者。非缘法故。

诸法与邪见相应。复与邪方便耶。若与邪方便相应。复与邪见耶。乃至广作四句。邪见一切地可得。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。邪方便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故。作中四句。邪见相应非邪方便者。邪方便应邪见。邪见相应邪方便体。应于邪见非邪方便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亦如上说。应邪方便非邪见者。谓邪见邪方便聚中邪见体。应邪方便非邪见。所以者何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亦如上说。余邪见不相应法邪方便相应法。彼是何耶。除邪见相应聚。诸余染污聚。与邪方便相应非邪见。如是等法。与邪方便相应非邪见。所以者何。彼聚中无邪见故。与邪见亦与邪方便相应者。除邪方便应邪见。诸余邪见相应法。除邪方便者。以邪方便多故。除邪见相应聚邪方便体。彼是所除。诸余邪见相应法。亦除邪见体。是为于彼聚中除邪方便体。亦除邪见体。诸余心心数法。彼是何耶。谓除慧余九大地。除恶慧余九烦恼大地。心觉观睡无惭无愧眠应随相说。不与邪见邪方便相应者。邪方便不应邪见。彼是何耶。谓除邪见相应聚。诸余染污聚。彼聚中邪方便体。不应邪见。所以者何。彼聚中无邪见故。不应邪方便。以三事故。自体不应自体。亦如上说。诸余心心数法。谓善不隐没无记。色无为。心不相应行。善心不隐没无记心。非染污故。色无为心不相应行。非缘法故。如邪见邪方便。邪念邪定。说亦如是。邪觉对邪方便邪念邪定亦如是。

诸法与邪方便相应。复与邪念相应耶。乃至广作四句。此二法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。是故作小四句。与邪方便相应不与邪念相应者。谓邪念是也。邪念体应邪方便非邪念。所以者何。以三事故。体不自应。亦如上说。邪念相应非邪方便者。谓邪方便是也。余如上说。亦与邪方便邪念相应者。除邪方便邪念体。诸余染污心心数法。彼是何耶。除念余九大地八烦恼大地睡觉观眠时心。无惭无愧应随相说。非邪方便非邪念相应者。诸余心心数法。谓善心不隐没无记心。色无为心不相应行。所以如前说。如邪方便对邪念。对邪定亦如是。邪念对邪定亦如是。

问曰。此八邪枝。几在欲界。几在色无色界。答曰。欲界有八。色界有八。无色界有四。除邪语邪业邪命邪觉。几见道断。几修道断。答曰。一是见道断。谓邪见。三是修道断。谓邪语邪业邪命。四是见道修道断。谓邪觉邪方便邪念邪定。问曰。此中何故最后说诸邪枝耶。答曰。欲显现世第一法功用故。此干度初明出要善法。如世第一法。能入见道。能生圣道。圣道见道。能坏邪见。是故始明圣道。终明邪道。

世第一及智人品与爱敬

无惭色无义思品最在后

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一

三结乃至九十八使。尽是佛经。唯除五结九十八使。此非佛经。此章中应除此二论。曾闻尊者瞿沙作如是说。一切阿毗昙论。尽解佛经。因此经故。作如是论。诸经中不说者。皆悉除之。此二论非经所说。是故应除五结说五上分结。所以者何。五上分结。是佛经故。除九十八使。更无所说。非佛经故。复有说者。五结此章中不应除。所以者何。佛于增一阿含五法中说。以经久故。而亡失之。尊者迦旃延子以愿智力。观察于阿毗昙中。还说五结。曾闻增一阿含。从一法至百法。而今唯有从一法至十法者在。余悉亡失。从一法至十法。亡失甚多。在者犹少。如尊者奢那婆秀阿罗汉是尊者耆婆迦和上般泥洹时。是日亡失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。阿毗昙论。从是以后更不复行。一论师灭犹失尔所经论。何况佛法中多论师灭。复有说者。此二论虽非佛经。不应除之。问曰。若非佛经何故不除。答曰作经者意欲尔。随其所欲。而造此论。亦不违法相。于此论中。说一切遍。说非一切遍。说一切遍非一切遍。一切遍者。三结是也。非一切遍者。五结是也。一切遍非一切遍者。九结是也。问曰。五结可尔。九十八使。亦非佛经。何故不除。答曰。一切阿毗昙广解佛经义。若广解佛经义者。是阿毗昙。佛经说七使。以界以种以行差别故。有九十八使。是故此二论俱不应除。问曰。彼尊者造论。何故先立章。答曰。欲显现诸门义故。所以者何。若不先立章者。则门义不显。如人不能采画虚空。若欲画时。必有所依。彼亦如是。复次欲令此论久住世故。虽立章门造偈颂制揵度作品名。百千众中。乃有一人能具足诵持阿毗昙者。何况不立章门乃至品名。而能具足诵持此烦乱文。欲令无如是过故。而先立章。问曰。彼尊者何故因佛经而立章耶。答曰。以一切阿毗昙尽广解佛经义故。复次欲显现佛经有无边义故。外道书论有文无义。虽有义而少。如罗摩延书。其文有万二千偈。唯明二事。一明罗摩延劫思陀去。二明罗摩将思陀罗。一切佛经皆是无量无边。无量者有无量义。无边者有无边文。犹如大海无量无边。无量者谓深无量。无边者谓广大无边。复次欲显现佛经堪忍问难转精妙故。外道书论不堪问难。若其问难转不牢固。无有义味。如猿猴子不耐打触。若其打触便失粪秽。佛经堪耐打触。若打触时则出清净戒色及善根触。亦如波罗奈衣堪耐打触。若加打触光色转妙出生妙触。彼亦如是。复次欲显现佛经发则妙故。佛经说有三事。覆则妙发则不妙。谓愚人女人婆罗门书三事。发则妙覆则不妙。谓智人日月佛经。复次欲显现佛经堪耐思求转精妙故。如人观日眼不明净。外道书论思求之时。使慧眼不净。如人观月眼则明净。佛法经论思求之时令慧眼明净。复次先作是说。一切阿毗昙尽广解佛经义。以是事故。如来所说。种种不相似义。立杂揵度。说诸结义。立结使揵度。乃至说见义。立见揵度。一一揵度中。分别一切法。问曰。彼尊者造论。何故先立章后作门。答曰。如人造舍。先平治地然后立舍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欲造法舍如平地法。先立于章。如造舍法后立于门。复次如人种树。先治地然后乃种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欲种法树如治地法。先立于章。如种树法。后作于门。复次如华鬘师华鬘弟子欲造种种鬘时。先经其缕。然后以种种色华而庄饰之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欲造法鬘。如经缕法。先立于章。如以华庄饰之。后作于门。复次如画师画弟子。欲画之时。先摹其像。后布众采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如摹像法。先立于章。如布采法。后作于门。复次犹如工匠工匠弟子。先量其木。后刻支体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如量木法。先立于章。如刻支体法。后作于门。复次如行者观法。先观四大造色。后观微尘刹那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如观四大造色法。先立于章。如观微尘刹那法。后作于门。复次世尊说法亦尔。先说后解。先说者。如说六界六触十八意行四处。比丘当知。是名为人。后解者此名六界乃至四处。彼尊者亦复如是。先立于章。后作于门。复次欲现二种善故。先立于章。现善于文。后作于门。现善于义。如善于文义。于文义有力。于法无碍。于义无碍。法无碍果。义无碍果。当知亦如是。复次欲现己知见不错乱故。若人知见错乱所造经论。亦复错乱。不能善立章门乃至品名。若人知见不错乱者。所造经论亦不错乱。善立于章乃至品名。是故欲显己知见不错乱故。先立于章后作于门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悲咒全文

  • 大悲咒注音

  • 大悲咒讲解

版权所有:大悲咒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