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常识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>地藏菩萨灭罪真言咒

“十二因缘”法的价值所在

时间:2019-06-26 06:20:40     编辑:未知

“十二因缘”法的价值所在

 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: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生死的由来,佛教说为‘十二缘起’,即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有情众生由于一念‘无明’,因而造作各种‘行’为,因此产生业‘识’,随著业识投胎而有‘名色’,继而‘六入’成形,藉著六入接‘触’外境而产生感‘受’,而后生起‘爱’染欲望,进而有了执‘取’的行动,结果造下业‘有’,‘生’命的个体就此形成;有了‘生’,终将难免‘老死’,‘死’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。于是就在‘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’的循环之下,有情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转不已;构成有情生死的这十二个条件互为因缘,因此称为‘十二因缘’。

  十二因缘显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,当中‘无明’和‘行’是过去世的因,依此二因而生出‘识’、‘名色’、‘六入’、‘触’、‘受’等现在世的果;再由现在世的‘爱’、‘取’、‘有’再次种下未来世‘生’、‘老死’的果,由此产生三世之间‘惑、业、苦’的因果轮回关系,称为‘三世二重因果’。

  从上可知,十二因缘就像一条链子,把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的生命紧紧串连在一起;又像一座城墙,人为城墙所困,虽然有门,但是门口站有许多卫兵,不容易出去。人本来可以跳出十二因缘的束缚,但是由于贪、瞋、痴烦恼的牵引,所以不容易出离十二因缘的流转。因此,若欲脱离三世轮回,得到解脱之道,只有泯灭生死根本的‘无明烦恼’,唯有‘无明灭则行灭,行灭则识灭,识灭则名色灭,名色灭则六入灭,六入灭则触灭,触灭则受灭,受灭则爱灭,爱灭则取灭,取灭则有灭,有灭则生灭,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’,如此才能究竟解脱。以上的流程称之为‘还灭缘起’,反之,称为‘流转缘起’。十法界当中的缘觉圣者虽然生不逢佛世,但能够从十二缘起的流转、还灭现象了悟‘非生非灭’的真理,因此称为‘缘觉’。

  《增一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因为思惟十二因缘的真理而开悟证果,而后因为悲悯众生‘不解十二因缘法,流转生死,无有出期,皆悉迷惑,不识行本,于今世至后世,从后世至今世,永在五恼之中,求出甚难’,故以方便宣说此甚深难解之法,令众生共趋于正觉解脱。这段话说明:唯有认识十二因缘法,才能了解生命流转的实相,进而永除诸暗,离苦得乐。

  十二因缘是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的根源。一般的生命起源说法是直线的,依佛教的因缘法来看,生命是‘无始无终’,是圆形的。一个人除非能够证悟解脱,否则一期生命结束,死亡的只是肉体,生命将随著业识继续流转,就像果树的种子,永远相续相生;又像薪尽火传,赓续不断;也像水和冰一样,互相溶合,互为冰水。所以,在三世相续的生命中,尽管我们的身体有五趣六道之别,生命主体却是一个。有些不明生命现象的人认为‘死亡就是消灭’,这就是不明因果的‘断灭论’。

  《中阿含经》卷十〈习相应品〉说,了解十二因缘流转带给生命的诸多苦恼,便能有信;习信,便有正思惟;习正思惟,便有正念正智;习正念正智,便有护诸根、护戒、不悔、欢悦、喜、止、乐、定、见如实、知如真、厌、无欲、解脱;习解脱,便得涅槃。这段话可说是道尽了‘十二因缘’法的价值所在。

本文链接:“十二因缘”法的价值所在

上一篇:第五百二十九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

下一篇:佛说梵摩喻经全文

推荐阅读

福报是怎么来的?如何才能 “十二因缘”法的价值所在
大悲咒常识网版权所有
浙ICP备15039727号-58|网站地图